WeChat ID HSB-1997 Intro 传递德国华人社会资讯、购房、移民、旅游、保险、交通、留学信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致力于中德友谊与经济交往。 编者按 2015年,德国接受了89万难民,难民潮造成了德国的难民危机。对此,新一代德国华侨华人相当惊愕,也因为不了解过去的历史而发出了许多惊人之语。我们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更清楚地认知现代社会。 德国在二次大战后经历过几次难民潮。或许您可能不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也有一次与现在相当的难民潮。当时有5万左右的中国人用偷渡的方式来到德国,申报难民。他们艰苦卓绝的的故事,催人泪下。还有一些人,永远地留在了偷渡的路上。 他们中的很多人留在德国,并已经成为当今德国华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有不少当年的难民离开了德国回到故乡,或者再次偷渡前往英国和美国等地。这里讲述的就是当年偷渡者的真实的故事,而作者本人也是当年中国难民潮中的一员。 作者山民的《人蛇潮的背影》一书的部分内容多年前在《华商报》连载过。后来全书在中国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经作者修订补充,并改名为《一路不到头》,授权在本公众号连载刊登。文中的名字已经更改,请不要对号入座。 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的福建、浙江农民 连载之14、她总是要在上面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的福建、浙江农民 连载之13 —— 终于有了第一个情人 【一路不到头】偷渡到德国的福建、浙江农民 连载之12 —— 老婆让我去妓院 新的难民条例终于在九三年的七月一日开始施行,其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的难民补助金由发现金改成发食物,我们每月只能领到八十多马克的零花钱。 对于外出打黑工的人来说,关键的问题已经不是每个月少领取多少马克,而是极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又要眼睁睁地失去。 每逢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便有一辆小货车开到难民营门口,司机把一箱箱装着面包、香肠、奶油和果汁的食品搬到地下层,交给房东老太太清点过后,再由老太太分发给我们。对于这种繁琐的环节,我们提出食品就卸放在第一层,然后由大家签字后直接领走。可这老太太有德国人的死板和老年人的细心。对于我们的建议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老太太在地下层清理出的一间食物分发室里认真地工作着。她要求每个难民拿出身份证进行登记,签名后才颤巍巍地递一箱食品过来。她气喘吁吁地显得体力不支,但她还是坚持亲手把一箱箱食品递到我们手里。几天以后,老太太把未领走的发硬和发烂的食物又交给同一辆小货车退回社会福利局。社会福利局马上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把情况报告给外国人局,于是一封封警告信雪片一样地飞抵难民营。 林志浩是在接到我电话后的第二天就赶回艾森弗特的。见到我时他显得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说他会有办法处理。他在城里买了两瓶香槟、几包巧克力和一束鲜花,回黑苟绍森时就直接到对面的花园楼房里拜访老太太。老太太非常开心,说了德语的“顾特”又说了德语的“非人蛋壳(非常感谢)”。林志浩竟然用自己蹩脚的语言同老太太交谈了十几二十分钟。当林志浩满面春风地穿过马路回到难民营时,我以为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林志浩神气地对我说:“明天你就以我的名义去领取食物吧。” 可是我这一贯自信的朋友这次错了。第二天,老太太看我展开林志浩的身份证时,她对我笑眯眯地说出一个很清晰的单词:“赖!”我不得不上楼把情况告诉林志浩。林志浩下来又足足跟老太太交涉了十几分钟。这个接受了林志浩礼物的老女人始终态度温和,但也始终坚持原则。她现出爱莫能助的神情耸耸肩,最后留给林志浩的一句德语是:“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碰到这个顽固的老人,林志浩的智慧再也无法施展,他只好自己签了字。 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一两个星期内回到难民营。第一,任何一个老板都不允许一个工人每星期请假三天;第二,每星期三次的来回火车费对一个低收入的工人来说已失去工作的意义。这些来自贫穷国家的难民无法理解,不接受东道主的给予竟然也是违规的。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地出现在市政府大楼里,找来翻译向社会福利局和外国人局解释无故失踪的原因。 难民营里快乐起来的只有陈明良。他又把一只手托在下巴上,笑眯眯地从客厅踱步到门口,又从门口踱回客厅。我疑惑地问:“你捡到钱包啦?”这下仿佛捅了他的咯吱窝,他竟然嘻嘻地笑出声来了。他似乎在回答我,又似乎在自言自语地说:“这样才公平,这样才公平。”我盯着问他在说什么?他这时仿佛终于把事情思考清楚了,把手放下来同时抬高声调说道:“山民,你说说看,要做大家一起有工做,要不做大家一起没工做。不然他妈的,有的人把债还清了,有的人高利贷还要加上去。这样公平吗,这样合理吗?德国是个公平的社会,知道吗?”说到后面,他的情绪甚至有些激昂。 我当时望着他的神情,突然忍不住也哈哈大笑起来,我为一个人有这种奇葩的思想而发笑。我顺着他的口气说下去:“要活大家一起活嘛。”陈明良欣赏地望我一眼说:“对嘛。”我又说:“要死大家一起死嘛。”陈明良说:“对!”我又说:“如果有人先死了,你也跟他一起去死吧。”陈明良迟疑一下说:“也可以。”我再说:“但我是不会跟你走的,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样。朋友一场,我会通知你老婆出来领骨灰盒的,不过你临死前记得吩咐一声你准备埋在哪里。”陈明良瞪着我。 我一边笑得喘不过气一边走出难民营。陈明良在背后追骂道:“操你的山民,你套我,呸呸呸!”可我已经向着黄昏的村道走去。那段时间我与夏莉已经转移到野外苟合。 我的朋友林志浩并没有因为重新困在难民营里而出现情绪波动。一个能力超群的人,表现也总是与众人不同的。他满不在乎地说,在中餐馆里工作也没什么出头,不如找德国人的工做吧。事实上他在奥彭海姆的工作令老板相当满意。他接受能力强而且反应敏捷,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厨房的基础技术。在他临走的时候老板还再三叮嘱,什么时候难民营放松了马上打电话去。 在艾森弗特市中心步行街旁,有一个大型的餐饮业大厅,内部结构相当优雅,分布着各种西餐柜台和咖啡饮料吧,那是一个相当繁荣的餐饮业场所。林志浩在一个星期后就找到里面一家快餐柜的老板,这个德国业主与我朋友一拍即合,马上就帮他向劳动局填写了工作申请。按当时的难民条例,一个在德国居住满三个月的难民,在活动许可的范围内,拥有申请工作许可的权利。只是审批过程常常是非常缓慢的,申请者最长需要等待六个星期。 这段时间,难民营显得异常的拥挤和混乱。是非也就多了起来,先是从赌钱开始。人在惊慌失措的日子里,原来的娱乐性玩牌失去了刺激的作用,逐渐地在娱乐格局不变的情况下掺进了金钱的输赢。过了几天,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一副麻将牌,于是真正的赌博开始了。赌可以诱发许多不良的行为和结果,酗酒、斗欧和无所忌惮地上法兰克福红灯区,都是这个时候产生的。赌博的胜负,令赢钱者大度潇洒、输钱者斤斤计较,于是上外国人餐馆吃饭成了这段时间的时髦。 当夜幕从天空中笼罩下来,我们一伙闹闹哄哄的福建人走过了黄色路灯下的村道,身旁总是跟随几个象征着情调的浙江女性。在一家装饰典雅的意大利餐厅里,我们点了比萨、油炸淡菜和无壳大虾。我们喝着美味的葡萄酒,用言语挑逗身旁跟葡萄酒一样令人发醉的女人,另外再争论发生在当日的各种无关紧要的问题。意大利女跑堂微笑着过来劝我们不要大声喧哗,在林志浩把她的话传达之后,受到酒精刺激的我们感到非常的不尽兴。作为对这个女服务员的回敬,在我们离去后,我们用餐过的桌子上有两盏很古雅的油灯不翼而飞。 从德语直译过来最不走音的一个单词叫“玻璃”,而这个单词对我们难民来说其敏感度应该当仁不让地排在首位,它真正的意思是“警察”。那天晚上我们回到难民营不到半小时,意大利餐馆的女跑堂就带着两个“玻璃菜”出现在我们门口。我们的林志浩见此情景先迎了出去。德国警察很礼貌地向林志浩问好,然后告诉他关于女跑堂的指证,问林志浩是否能带他们到房间里看看。这个光明磊落的福建青年根本不认为难民营里有人会顺手牵羊带走两盏毫无用处的油灯,他客气大方地请警察和女跑堂进来。 警察在跟着林志浩来到第二扇房门时,就一眼看到陈明良坐在床沿把玩那盏油灯,同时在他身后的床铺上还放着另外一盏。陈明良当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他不大清楚自己面临的惩罚,竟摇晃着脑袋缓缓地说:“我坦白,一盏是我拿的,另一盏不是我拿的。”陈明良由此被带去关了一个星期才放出来。这个并不糊涂的男人酒醒之后在拘留所里就把一切都想清楚了。他一放出来就咆哮着说:“我本来只要坐半个星期的牢,是哪个王八蛋栽赃我的,被我查出来杀了他全家!”一贯对陈明良看不顺眼的小弟这时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回应道:“难民营里还有谁会做这种不光彩的事,简直在丢我们中国人的脸!”盛怒下的陈明良眼里发出像狼一样的绿光,小弟的话音刚落,他就挥着拳头呼啸而去,口里还骂道:“就是你这个全家死光光的!”大义凛然的小弟这天已经做好了与陈明良搏斗的准备,长时间的厌恶令这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想教训一下陈明良,这样气势汹汹的两个人拳打脚踢纠缠一起,叫谁也劝阻不了。最终的结果是小弟头上包扎了一块纱布,陈明良拐着一条腿支撑了几天。 在小弟和陈明良两败俱伤的日子里,难民营有几个人私下议论开了,说另一盏油灯是陈文雄放在陈明良床上的。当时本来有两个福建人也在陈明良房间里,问陈明良带回这个东西干嘛用。陈明良醉得稀里糊涂,用沾沾自喜的口气说:“为什么没用呢,把电灯一拉,把油灯点燃,房间里不就有一种很温暖的气氛?欧洲是什么地方呀,是个充满浪漫情调的国度知道吗?我们来到了文明的欧洲,要学会什么知道吗?要学会浪漫地生活,不然你就落伍了。”这时警察已经出现在难民营门口,两个清醒着的福建人听到外面异常的动静就走了出去,就在他们俩起身的同时陈文雄悄悄地走进来,他以魔术般的手法将那盏油灯放在陈明良背后的床上。 未完待续...... 公众号:德国华商 长按二位码加关注 感谢您关注 德国《华商报》 公众号“德国华商” “德国华商”是德国《华商报》的微信公众号,旨在传递德国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的各种资讯,解读德国官方对华人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律,提供华商在德国创业和经营的广告信息,涵盖餐饮、贸易、房地产、旅游、移民、保险、交通、留学等各个行业,推动中德的友谊与经济交往。 《华商报》创刊于1997年初,是德国第一大华文报纸,华人在德经商的指南,生活的宝典。《华商报》是连接德国社会与华人社会、德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桥梁。 “德国华商”公众号目前有直接订户两万伍千人,且每天在增加之中。凡在“德国华商”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广告和文章,通过本报主编的私人微信号再次转发到5000多个联系人的朋友圈中,通过反复转发,可以快速到达德国华人的手机微信里,并能扩散到全球。 Reward people gave a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